多謝觀賞《13.67》2.0。入場前,您將會收到一組隨機塔羅牌,說不定其中一張就藏著「進念文旅地圖:香港式體驗券」。如果您抽中了,別猶豫,演出後憑券到前台的「香港式體驗」攤位,馬上就可以隨機換領精選商品兌換券或優惠券!
歡迎於演出後填寫問卷留下您的意見,完成後可到前台領取小禮物一份!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文:胡恩威(寫於 2025 年 5 月 19 日)
那時,我們尚蒙著半張臉。劇場裏坐著的,是一具具被口罩切割過的軀體,眼睛卻格外明亮。我們便想出個法子,將聲音預先藏進機器裏,待到演出時,竟也活了過來,在觀眾耳畔低語,彷彿演員真的在台上吐著詞句。人卻是不出聲的,只消動動嘴唇,扭扭身子,便算演了一齣戲。
今次重演,感謝陳善之(編按:著名電影策劃、監製及經理人)推薦黃安晴,我們方可邀請到安晴這位粵劇基本功扎實的年輕演員加入。她那身段一擺,眼神一遞,便將傳統戲曲的韻致帶了進來,與 David(楊永德)、阿拼(翁煒桐),Carson(鍾家誠)這些進念的老搭檔碰撞出別樣火花。說來也奇妙,David 他們與我合作經年,彼此一個眼色便知心意,偏偏今次排這齣戲時,我們都在嘗試著新鮮演法。安晴的加入,教我們這些「老油條」重新審視起表演的本源來。
廣府話演戲,最是妙不可言。它可如機關槍般連珠爆發,噼里啪啦炸得滿堂喝彩;又能慢條斯理,將每個字在唇齒間細細研磨把劇本每一個字咬出來,咬字咬字,教人聽得字字入心。這樣收放自如的語言,拿來作戲文,簡直妙趣橫生。我們的演員深諳此道,時而將台詞念得如大珠小珠落玉盤,時而又拖長了腔調,把每個字都咬得稜角分明。
疫病最是奇妙,它教人與機器愈來愈親近了。方寸屏幕成了窗子,透過它看世界,卻愈來愈看不清了。而今疫氣漸消,人們又魚貫而入劇場,重新學習如何用肉眼觀看,用耳朵傾聽。
劇場終究是神奇的。縱有萬千科技加身,它兀自挺立著。人終歸要觸碰實在的空間,屏上的光影不過是扁平的幻象。即便戴上「VR頭套」,終究摸不著戲裏的悲歡。於是問題便來了:如何教這些冰冷的機器在劇場裏活過來?這才剛開了個頭。
科技向來愛往遊樂園裏鑽,那裏有的是金山銀海堆砌。三五分鐘的刺激過後,便什麼也不剩了。劇場卻不同,它要人坐定兩三個時辰,眼耳心神俱要伺候妥帖。現下可看的東西太多,劇場若不改頭換面,只怕要淪為老古董了。
《13.67》這本小說,骨子裏淌著大歷史的血。作者想必讀過黃仁宇那本《萬曆十五年》,開場便學了他的腔調。我排戲時,總想著如何在舞台上搭起歷史的骨架。劇場不止能娛人,更能育人——自然是最淺顯的那等教育。若要深入,還得靠個人去啃書本。便是有了那「人工智能」,肚裏沒些墨水,也辨不出它吐的是珍珠還是秕糠。
十年後,人與機器怕是要換個活法。人會否因著機器而愈來發蠢笨?抑或機器反叫人得了閒,去做些有意思的勾當?何謂有意思?錢財可是終極?科技愈發達,貧富愈懸殊,待到連消費者都消盡了,這些發明又有何用?這便是根本問題。
我們日漸渺小,化作流量裏的一個數字。我們在虛擬裏討生活,知識來得太易。這樣下去,人將成何物?我們的憂慮是否已是陳腐?《13.67》裏有一場講傳呼機的戲,恰恰道破了科技與社會的糾纏——它們原是互相餵養的。
科技離不得社會,社會也離不得科技,這便是當下的宿命。我們這次重排《13.67》,在疫後的光景裏,往戲裏又添了些科技的佐料。演員在我設計的方寸之地,用身子說著故事。
變革就在鼻尖前。香港人湧向深圳的景象,不過是其中一瞥。看過《13.67》,或能明白大歷史的眼光——故事總有前因後果,不能單摘一段來說。香港人須知道自己的來路,方能看清去途。歷史從不孤立,它是一條綿延不絕的線,而我們,不過是線上的幾個墨點罷了。
不曾觸碰推理題材的進念.二十面體,近日把陳浩基著名推理小說《13.67》,搬上舞台,配合各種影像、聲境效果,探尋香港大歷史,既讓小說讀者耳目一新,也叫沒看書的觀眾,體驗不一樣的推理劇場。
《13.67》導演、聯合劇本改編胡恩威,於中學時代特別愛讀推理小說,他說,那個年頭的出版社,推出了大量翻譯書目,加上不少相關日本影視作品,讓他涉獵甚廣,「推理作品永遠都有人做,但應該開發更多香港題材的作品。」一直想做推理劇場的他,讀到近年大熱且賣出英、美、法、德、日、韓等十二國版權的《13.67》,覺得有趣,認為是一本非典型的推理小說,「有些案件,是主角關振鐸營造一些氣氛,待罪犯掉進他設下的局。」此外,他覺得日式推理小說,常把人與人之間關係講得很細,「但《13.67》的故事結構,展開由 1967 年到 2013 年的大歷史布局,頗為特別,我對此很有興趣。」
胡恩威談到當年的中港關係,他認為「許多人不知道為甚麼會發生某些事情、有何前因後果,對很多事情的認知,到底是客觀事實,還是情緒主導?」
由六個故事組成的《13.67》,題材涉及六七暴動、廉政公署成立、「大圈幫」、大家族爭產、香港回歸等等,他不諱言「很香港」,「《13.67》通過關神探的經驗,提供一些材料,讓人了解香港歷史,認識社會變遷。」因而引起他改編的興趣。
《13.67》人物角色與場景不算複雜,胡恩威表示這本小說本身就很「舞台」,然而是次交到他手上改編,當然不會平鋪直述,或純粹以話劇形式演繹,他強調看書和看劇肯定是不一樣的,否則觀眾就毋須走進劇院,「以劇場的形式去呈現,一定有其特色,譬如影像、聲音、空間,看書則全憑讀者的想像力。」《13.67》六個故事各有重心,他把當中的概念抽取出來,轉化成舞台經驗,「有沒有看書都好,來看劇場,都沒問題。」
進念的《13.67》,除了戲劇、流行曲等元素,還由影像帶動,包括沉浸式投影、漫畫/圖像小說等等,再配搭Soundscape沉浸式音效,叫觀眾宛如親臨懸疑現場,化身偵探,解構撲朔謎團。
環觀香港戲劇界,推理劇場不是主流分類,胡恩威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本地缺乏合適的表演場地,未必有利營造推理劇場的氣氛,「香港劇院要麼很大,要麼很小,一、二百座位的劇院不多。」比較之下,他指日本下北澤那些小劇場,多容納一、二百位觀眾,便較好辦,日本 TBS 也推出很多推理劇場,看準市場之餘,也有助訓練台前幕後,另外上海的推理劇場也頗盛行。
他接着提到演員訓練也很重要,因為推理劇場的演員需要某種功力,譬如語言能力、聲綫表達等等,「推理劇場市場其實很大,但要有完整配套才能發展。」至於觀眾,「是培養出來的。」
除了《13.67》,胡恩威也有讀陳浩基其他作品,稱讚對方是一位很勤力的作者,能夠「跑出」是好事,期望日後有更多本地年輕作家受到注目。事實上,就連王家衛都購下《13.67》電影版權,胡恩威坦言香港有不少題材很具潛力,可以發展成有趣味性的藝術作品或娛樂產品,包括偵探、推理作品,希望大家不必把藝術定形、娛樂固化,他們現通過《13.67》在劇場實驗新意,鼓勵觀眾持開放心態去嘗試。
文:黃子翔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進念於 25/26 劇季「香港式實驗」中,繼續跨界實驗創作,其中有胡恩威和漫畫家黎達達榮聯手打造的劇場塔羅,把演出聯想延伸至劇場以外。
在今年劇季四個演出項目當中,均配有其專屬系列塔羅, 邀請您在觀劇時展開一場意象對話。 靜心觀賞,您將發現塔羅的視覺語言,與舞台敘事奇妙地交集,為每次觀劇帶來獨特的體會。 誠邀您與親友共賞進念劇季的不同演出,完整收藏七十八張塔羅卡,細味當中的實驗性與藝術巧思。
胡恩威推理劇場《13.67》2.0 的觀眾,將獲派發隨機塔羅一組,體驗劇場與塔羅的神奇力量,裏面還可能暗藏「香港式體驗」的神秘線索!✨🔮
進念攜手本地特色品牌,共同打造結合演出、藝術、飲食、導賞等面向的「進念文旅地圖」,並提供精選優惠,為觀眾帶來獨一無二的「香港式體驗」。進念劇場,不單是一場實驗演出,更是認識香港的起點,帶大家從藝術出發,連結飲食、導賞,多方位體驗香港的地道文化。進念歡迎特色品牌的加入,與我們一起打造香港文化旅遊新地標!如欲加入文化地圖,請致電 2566 9696 或電郵至 info@zuni.org.hk。
胡恩威推理劇場《13.67》2.0 的觀眾,有機會透過現場派發之劇場塔羅組,獲得「進念文旅地圖:香港式體驗券」一張,憑券可到位於前台的「香港式體驗」攤位,隨機換領精選商品兌換券或優惠券,一同於不同角度,體味香港。數量有限,先到先得。祝大家好運!
📌 上水爆谷 — 焦糖味現炸爆谷一份
📌 百老匯電影中心 — 戲票贈券一張
📌 Grace Hoop — 笑口棗一份
📌 公和荳品廠 — 薑糖豆腐雪糕一杯
📌 麥子 — 啤酒一支
📌 天星小輪 — 乘搭往來中環或灣仔至尖沙咀單程航班一次
📌 大安茶氷廳 — 特色蛋撻一件
📌 Select 18 — 單次八五折購物優惠
《13.67》由導演胡恩威重新演繹香港推理作家陳浩基同名作品,觀看演出或閱讀小說之餘,不妨來一場「場景巡禮」,邊行邊看書中不同案件發生的真實地點。內文將介紹〈Borrowed Place〉綁架案和〈Borrowed Time〉爆炸案兩條路線,走遍書中近二十個景點,體驗主角爭分奪秒的驚險旅程。
〈Borrowed Place〉綁架案路線:
楠氏大廈 → (油麻地果欄) → 樂香園咖啡室 → 皇后大道中 → 堅尼地城游泳池
〈Borrowed Place〉綁架案路線:
春園街 → 第一大茶樓 → 統一碼頭 → 佐敦道碼頭 → 九龍城碼頭 → 前皇家空軍基地總部大樓
作詞:林夕
作曲:陳小霞
編曲:陳偉文
原唱:王菲
作詞:黃霑
作曲:劉家昌
原唱:關正傑
作詞:盧國沾
作曲:小椋佳
編曲:Peter Kam
原唱:羅文
作詞:鐘曉陽
作曲:E Lecuona/J Cacavas
編曲:Terence Chan
原唱:梅艷芳
作詞:陳少琪
作曲:Kohji Makaino
編曲:趙增熹
原唱:梅艷芳
作詞、作曲:PSY、柳根亨
原唱:PSY
作詞:左几
作曲:于粦
原唱:韋秀嫻
作詞:陳宏銘
作曲:陳宏銘
原唱:蔡琴
作詞:林夕
作曲:陳輝陽@好好笑
編曲:陳輝陽@好好笑
原唱:楊千嬅
作詞:劉美君
作曲:李世健
原唱:劉美君
作詞:黃霑
作曲:黃霑
編曲:周啟生
原唱:甄妮
原著:陳浩基
Ⓒ 陳浩基 經皇冠文化集團授權
導演、佈景及 Arts Tech 裝置:胡恩威
劇本改編:胡恩威、鍾家誠
音樂總監:陳浩峰、于逸堯
插畫/連環圖:黎達榮
創作演員:鍾家誠^、黃安晴、楊永德^、翁煒桐(阿拼)^
創作統籌:陳浩峰
燈光設計:麥國輝
音響設計:夏恩蓓
影像:方曉丹、胡海瀚
服裝設計:鄭運蓮
陳善之先生
林爽兒女士
Time Auction
總經理(節目):簡溢雅
高級經理(製作及技術):周俊彥
技術統籌:施棟梁
執行舞台監督:陳斯琹
助理舞台監督:洪婉禎
排練助理:李嘉怡
影像 / 動畫製作助理:湯舒婷
字幕及控制:陳安琪
聲音剪接:蘇家豪
錄像助理/燈光操控:余沛豪
化妝:蕭惠欣
髮型:黃文珊
服裝助理:陳偉兒
舞台助理:洪婉禎、陳健恒
動畫製作執行:郭天陽
國際交流總監:黃裕偉
總經理(行政及財務):陳世明
行政經理:鄭慧明
節目及藝術推廣經理:吳夢珊
公關及宣傳:黃偉國
節目助理:陸思伶
票務及數碼推廣:何彥羲
平面設計(宣傳):郭健超
宣傳攝影:Kim Hoo@easteighteen、李俊彥
劇照攝影:陳立怡、李俊彥、 成灝志、夏冬
拍攝記錄:陳雪瑜
宣傳設計執行:麥皓清
英文翻譯(宣傳):朱馥沛
宣傳文字:趙嘉儀、梁卓琳、李航
前台義工:何思衡、陳曉余、湛珮儀、曹子悅、嚴晞彤、Hau Sze Wong、Nicole Wong、Tris Lo
創意總監:胡恩威
繪圖:黎達榮
塔羅指導:梁冠麗
設計執行:張焯珩
於進念購票平台購買胡恩威推理劇場《13.67》2.0 正價門票的觀眾,在門票確認電郵中,已獲發廣東話黑色話劇《唔講得》八五折優惠碼,詳情可參閱電郵內容。優惠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五月亞洲巡演 九月香港載譽重演
葉童×黃德斌 兩大影星再度合作併發更多火花
一宗意外 九段關係 可能比你想像中更荒誕
🗓️ 2025.9.4-7(四-日)
📍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葉童、資深演員黃德斌領銜主演,導演胡恩威領航將藝術科技引入劇場。廣東話黑色話劇《唔講得》改編自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藝術總監喻榮軍原著舞台劇《不可說》(經喻榮軍本人授權),香港金像獎最佳美術指導奚仲文擔任造型設計,聯合著名電影監制陳善之擔任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