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一百週年。從 1925 年至今這 36500 日之間,故宮由皇宮化身為博物院,收藏展現明清兩代皇宮百萬計的珍貴文物,其建築及空間佈局更是蘊含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二十四節氣的學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十二地支,不僅用於紀年,也是一天的十二時辰、一年的十二月份,以及方位方向,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空間時間觀念。
今年計劃以《故宮 36500》為題,融入藝術科技,藉著故宮為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木結構的四合院建築設計佈局為例子,透過社區工作坊、展覽、兒童創意藝術科技營,並製作「中華文化 玩 + 學」學習教材,讓大小朋友認識日夜陰陽、十二地支、天人合一、天圓地方,及四合院建築設計的中華文化與時間理念原素。
坐落於北京紫禁城內的故宮博物院,於 1925 年 10 月 10 日正式開放,其豐富的館藏,皆源自明、清兩代皇宮的文化積累。
作為中國古典建築的典範,紫禁城故宮古建築群的設計,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四合院的建築特色,其對稱的佈局、精巧的院落組合,與嚴謹的空間安排,都體現出中華文化深厚的時空文化底蘊。
「賽馬會中華文化藝術科技劇場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進念舉辦一系列有關中華文化的劇場項目,透過融合藝術科技、音樂、演出和裝置的節目及活動、社區工作坊和學員實習項目,讓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大小朋友們一同來瞭解中華文化,探究我們的傳統、美學和智慧。其中,計劃下的「書法」項目更榮獲 2024 年度「KTK 設計獎·全球華人設計比賽」專業組(綜合設計)銅獎。
進念.二十面體保留更改節目內容、表演者及座位編排的一切最終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