誕生的悲劇,悲劇的誕生。
是一場對尼采與華格納的關係,一段猶如哲學和藝術戀愛的審視。嘗試將視點抽離於主體,浸淫在眾多可被替換、相互理解之概念的行動當中,解構這段關係。在信仰崩解以後,換來的又是什麼的誕生。
DY80 榮念曾實驗劇場《悲劇的誕生》是繼《驚夢》的五年探索以後,榮念曾藉「悲劇」重新展開對關係、藝術的劇場實驗。從這位深遠影響二十世紀哲學發展的德國哲學家,到當代的觀眾語境;從他曾擁抱、繼而唾棄的華格納歌劇,到試圖重構音樂邊界的噪音音樂,榮繼承其極簡劇埸設計「一桌二椅」的運用,借此建構跨意識、跨世代、跨文化的對話平台。演出將於2023年11月文化中心劇院首演。
榮念曾
陳浩峰
劉曉義
蔡雨田竺諺民江清蓉康博能
呂廷安
許敖山
胡海瀚
「我退後一百步,試圖解構尼采與華格納,那是哲學和藝術在戀愛吧。他曾經崇拜他,然後厭惡他,崇拜與厭惡就如飯前和飯後。他仍試圖在多重噪音裡找到自己的聲音,然後才見證決絕,然後戲劇性淡出彷彿就是宣布眾人神話之終結,也是另一段關於他個人神話的開始。北方之上帝已死。我們同步閱讀南方文字與音樂,也容許統戰部解讀創作之論述,好像都是曾經的事。當閱讀成為姿勢,我們墮入一個深淵。深淵裡沒有時間與邊緣、沒有話語與空間,沒有祟拜或厭惡。也沒有未來、因此沒有過去。
悲劇的誕生是人世間拼貼輪迴。我再退後一百步,我們都沈醉在自己創作的碎片,對號入座還是假惺惺身份轉移。這是一個神話,一道預先張揚的圈套,舞台就成為一個陰謀,實驗也是絕路,對話和獨白也是圈套。沒有上帝,遊戲不是原罪。追尋原屬於另類逃避。這就是當下悲劇的誕生。我想繼續往後退,發覺已經退無可退。
榮念曾實驗劇場《悲劇的誕生》是裝置工作坊,由開始到結束共分四部曲。上帝已死,我向你道別,你信他然後你不信他,她什麼都不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