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凡夫(已故資深藝評人)
節錄自《訊報》——《進念藝術社會科技打造新劇場 五齣不同製作音樂成為強骨架》
(01.01.2021 及 08.01.2021)
2020年5月30日(六)8pm 劇場MV 首播 @進念YouTube頻道
2020年6月6日(六)8pm 演出串流直播 @進念YouTube頻道
2020年8月21日(五)及 8月28日(五)10pm 演出重溫 @進念YouTube頻道
2020年11月27-28日(五–六)8:15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進念・二十面體的《說唱張愛玲》,相信會是2020年眾多紀念張愛玲一百周年冥誕最為獨特的製作。就演出形式而論,採用中、西方的傳統與現代不同「說」與「唱」方式,且大多以張愛玲自己著作的文字,將之放大化成視覺畫面,再結合舞台科技來呈現張愛玲的一生,已極為獨特,而面世過程一波三折,原計劃於2020年6月初搬上舞台,因疫情劇場仍未開放,便改以網上直播形式進行,5月30日首先說唱MV版,相隔一周後再播串流直播劇場版,也就是說,11月27日及28日,作為進念2020劇季壓軸製作,祇能開放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一半座位的兩場公演,已是《說唱張愛玲》的第三個版本了。
首播的MV版,是網絡屏幕的「平面」演出,劇場演出串流直播版的平台則是沒有現場觀眾的香港文化中心劇場,以兩位男女演員的現場演出作「主體」,直播時還結合不同拍攝角度及舞台科技,在畫面營造豐富變化的景觀 。這次大劇院現場版的舞台空間,遠大於劇場版錄製的劇場;不僅如此,大劇院版演出時還刻意將舞台上的兩側投影「延伸」到舞台兩旁的側牆,加強現場觀眾的「被空間包圍」感覺。
和前兩個版本相較,表現形式空間有別外,內容大框架沒變,這仍是一次多重跨越的製作,既是多種藝術形式結合的跨媒體,台前幕後的人員則跨越了中、港、台的地域,運用的手法材料,則跨越了不同文化,在舞台上呈現的卻是讓觀眾經歷了一次跨時空的難忘體驗。
三個版本的《說唱張愛玲》的陣容可不少,包括來自台灣、香港、北京的音樂人和演員。計有台灣歌影視藝四棲的創作演員張耀仁,和北京青年說唱歌手楊默函的原創音樂,擔綱演出的則是香港的三位演員。
大劇院版新添元素大劇院版本的舞台佈景和劇場版同樣簡約,左邊是書桌和靠背椅,右邊亦祇有一椅一兀。張愛玲在世的七十四年,基本上由三位演員在幾位不同的「說唱人」,不同的「說唱方式」的九首說唱歌曲,和中、西方不同的音樂伴隨下,再結合劇場舞台的種種效果,以線性敘事的「流水式」,帶有戲劇性地,以十多個不同段落,講述了張愛玲豐富傳奇的一生。
總觀三個版本的《說唱張愛玲》,雖然講述她的一生,但主要仍是以他人生故事的「情」作主線,包括她的親情、友情和愛情,並將她個人的感情生活與她的小說中的愛情故事作了很好的融合。以來自張愛玲文字「說」和「唱」,結合老照片、圖像、黎達達榮的插畫,還有錄像、電影畫面,為此,無論是最早的MV版,還是最後的大劇院版,濃厚的「張愛玲味道」並沒有變。
大劇院版和前兩個版本最大的不同是加入了張愛玲在1939年香港大學時認識的女同學,覺士昭儀扮演的炎櫻,於開演後二十分鐘,白衣藍裙,拿著小相機出場,由此也就帶出前兩個版本未出現過的一些情節。
開場半小時後,葉麗嘉對著咪高峰Testing (試咪) ,隨後與最後一位演員,扮演胡蘭成的楊永德出場。楊永德的演出戲份明顯地較線上劇場版增多了,從他與張愛玲起舞,到1944年奏響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中銅管高奏的《婚禮進行曲》,到1947年兩人離婚,長約半小時的戲份中,便幾由他以廣東話的獨白加上形體來推進,將胡張這段婚姻,從胡蘭成的角度,頗為深入和細膩地作出闡釋。
大劇院版的演出長度約為90分鐘,較一小時的MV版長,但卻短於超過一百分鐘的劇場版,看起來亦更為緊湊,但前兩個版本中的一些場景、情節便自然要割愛了。在劇場版中胡蘭成以七個畫架先後置上張愛玲的頭像畫的場景,便由胡蘭成的大段獨白取代了。劇場版交代張愛玲1960年入了美籍時,由洪鴻君現場奏起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的場景亦沒有了,祇餘很簡短的錄音片段作為「過門音樂」。
人生三恨跨越百年不過,將文字、線條、色塊及音樂 (穆索斯基的《展覽會的圖畫》) 作了很好結合的「說畫」那場戲仍然保留下來。同時,很能反映張愛玲晚年個性心境的一場戲,從她晚年 (70年代) 在美國研究《紅樓夢》,發表《初詳紅樓夢》 (1973年) ,出版《紅樓夢魘》 (1977年) 時,紅色的畫面中出現張愛玲,結合著投映的相同文字,重覆說了三次:「人生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未完」,便明顯有更深的感染力。
繼後交代張愛玲1995年在洛杉磯逝世、火化,9月30日生辰之日,骨灰撒在太平洋,用作畫面配合的很可能是她人生中傳世的最後一張照片了…… 同時,最後仍保留了以張愛玲的《愛》的故事來結束,先由葉麗嘉獨自「說」出來,再由楊默函在「畫面」後以爵士樂的Rap Beat再「唱」一次,再強調了「說」與「唱 」的元素。落幕前的一句說話「你都在這裏嗎?」現場觀看,便有跨越時空的效果,讓大家回到當下劇場,再目睹這次演出宣傳單張上的張愛玲佩戴著口罩的照片,看的豈僅是張愛玲74年的一生,大家跨越的是過去100年的空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