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經文通過人們抄寫,得以流傳後世。抄經除了有宗教意義,令人思考佛經智慧外,亦能令人調理呼吸,專注身心。書法是中國文化傳統藝術,習練書法對於道德、人格的修養亦很有幫助。
諸經之中尤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最廣為流傳,大家聽說過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源自《心經》。古今中外不少人都會誦抄《心經》,如清朝的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有抄寫心經的習慣。
抄寫《心經》和當下的疫情亦有微妙關係。相傳於一千兩百年前,日本弘仁九年(公元818年)的春天,日本出現十分嚴峻的瘟疫,全國人口銳減。得道高僧空海法師向嵯峨天皇提議用紺紙金泥和一字三跪拜的方式抄寫《心經》,向上蒼發願,平定瘟疫。天皇抄寫完成後,疫情果真慢慢平息。嵯峨天皇抄寫的《心經》手稿現存於嵐山大覺寺,每六十年才會對外展示一次。
現代人因工作需要經常使用電腦,愈來愈少機會手寫文字。進念《心經即是巴哈》5月劇場禪行裝置體驗,特以安排抄經環節,為都市人修持淨心,在巴哈純淨的音樂伴隨下,直面自己,增長智慧。
聲影劇場演出 禪行裝置體驗 2021.4.23-24 (五-六) 2021.5.8-15(六-六)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正念科技藝術 《心經即是巴哈》創作團隊訪問 《心經即是巴哈》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