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西方排名文化控制的社會,教育醫療學術經濟政府,都是跟隨著西方排名制度形式主義。香港藝術也面對同樣情況,西方認可的才是藝術。東方藝術中國藝術追求的是自在,不是排名不是短暫的金錢價值。書法是修練古琴是定靜,不是外在。用iPad寫書法當然不是書法,書法不是一個方便的過程,我們可以用西方科技展示書法,但不能iPad書寫書法,墨是書法本源。書法也是視覺影像,也是文字訊息。用西方科技互動書法是藝術上也是文化思想的一種互動。
我過去一直在實驗書法/ 藝術和西方科技可以有什麼可能,十多年前在董陽孜老師台北美術局展覽,用了董老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書法字,利用電腦技術重組為一個動態影像,以當年最強的投影技術投影在一個若十五米長的展覽空間。色空之間隨著影像空間的明暗,對比黑白,墨活化為一個當下的感覺,科技帶來的不是刺激而是體驗,活在書法空間的一個實驗。如何以西方科技表現東方藝術不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科技藝術不是體用問題,是本質問題。我的科技藝術是對西方科技的解構,和對照。利用西方科技創造藝術空性,可能嗎?主題公園可以是正念樂園嗎?過山車可以變成慢活道嗎?
正念 Mindfulness 是一個方向,科技藝術的正念。科技的光影聲令空間正念 ? 科技藝術營造對呼吸的自覺,科技藝術令我可以放下科技的癡, 靜下來呼吸。在新的科技生態下可以有什麼和合的緣份?藝術方法方式如可以令科技產生一個靜態。生。活。靜。無,空。不是外在的消費消耗而是由觀開始,觀感觀音觀察觀音觀自在。科技藝術修行正念。技術不停在變藝術是不是不變?藝術是當下?科技是無常?放下科技的執著?放下藝術的執著?藝術度一切科技的苦厄?五蘊皆空的空是官能?照和觀都是光,有光才可以見才可以空。光速是科技還是觀念?書法中的草書是速度的直觀,下筆行雲流水,科技令訊息光一樣散播,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沒有唯一。新的科技創造了更多弘法和修行的可能,YouTube 大量和正念有關的介紹講座和協助打坐的聲影資料。科技也可以令正念的豐富無處不在。手機馬上可以變成正念修行的平台。面對科技正念就不是逃避科技而是面對科技,了解科技,運用科技創造正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