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江史可法‧挑滑车高宠
武生路‧殊途同归
解构武生表演中的武术身段,呈现愤怒、焦虑、困惑情绪,以至无法避免的形而上命题-死亡,在两部武生折子戏《沉江》、《挑滑车》中进行实验。一部是史可法的悲愤投江,一部是高宠的奋身牺牲,路程或不尽相同,在殊途同归的终章,细品背后情感的交互作用。
荣念曾实验剧场《诸神会:将军之死》(原名为《武生开打》)旨在将代代相传的传统中国戏曲创新,与当代、国际观众呼应共鸣。借着两位新生代传统戏曲武生与两位来自亚州不同城市的当代表演艺术家,展开跨世代跨文化的对谈,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社会架构中,探索传统不断进化的样貌。
「戏曲作为一种创作元素,使戏曲的片段成为剧场中的一种景观、装置与映衬,拆解戏曲,以演员形体表演为中心,借以呈现议题。」
——《艺术当下》
此节目为越南国家艺术文化研究院(VICAS, Vietnam 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Arts Studies)与进念.二十面体之间为期三年的谅解备忘录的一部分。首个合作将于2024年12月18日至20日在河内启动。此次计画包括同期进行的「香港—东协文化合作与策略论坛:论高等教育的角色」。
荣念曾(香港)
周龙 (北京)
许敖山(香港)
松岛诚(东京)刘晓义(新加坡)
任家乐(北京)
Rady Nget(金边)康博能 (台中)蔡雨田(香港)
李立特(南京)
竺谚民(香港)
高寵憤怒地站在山頭,看著自己在山下的戰場裡瘋狂遊走。他滿身血跡,血跡是自己的也是敵人的。高寵啊高寵!他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盡頭。山頭上的微風繼續吹著山頭叢林,他知道世界上已經再沒有了他,而風繼續在吹,繼續在吹。
史可法忧伤地站在江边,仿佛看见自己的一生在江水上流过。他曾经在战场里满身血迹,血迹是自己的也是敌人的。史可法啊史可法!江中水面闪着光,站在江边,他感觉自己的倒影,也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即将消失,消失在闪亮江水中。
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进念二十面体协办的「香港—东盟文化协作策略论坛:高等教育的角色」(以下简称「论坛」)旨在透过促进从业员、学者及知识份子之间的合作,加强香港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艺术及文化交流。透过进念.二十面体(Zuni Icosahedron)和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VICAS, Vietnam National Institute of Culture and Arts Studies)的机构角色,论坛旨在培育具创意和远见的人力资源、发展区域文化领袖的合作框架,以及探索跨文化创意智库的未来网络模式。本次会议为期两天,旨在为未来三年的可持续文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会议在12月18日于进念在河内大剧院演出后紧接举行。
日期:2024年12月19-20日(四-五)
地点:越南国家艺术文化研究院大楼
• 黄裕舜(会议报告员及首席研究员、进念.二十面体执行顾问)
• 荣念曾(联合召集人、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
• 黄裕伟(进念.二十面体国际交流总监)
• 刘晓义(会议联合报告员及首席摘要提供者、新加坡避难阶段艺术总监)
• Alexandra Seno(亚洲文化协会香港分会总监)
• 孟淑娟(亚洲协会香港中心主席)
• Khun Chatvichai Promadhattavedi(曼谷艺术与文化中心创始总监)
• 孙康乔(Marga 集团执行董事)
• 顾丽采(亚洲协会环球演艺和特色文化倡议总监)
• William Hanbury-Tenison(前怡和(中国)有限公司东亚总监及首席代表)
• 韩敏丽(新加坡 Filmgarde Cineplexes 创办及总监)
• Dr. Ernest Lim(南洋艺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院长)
• 松岛诚教授(韩国国立艺术大学编舞系客座教授)
• Rady Nget(古典柬式及当代舞蹈艺术家)
我一直在寻找戏曲武生的根源。当然我年轻时首先接触较多的是武侠小说,之后是武打动作电影,之后才真正接触到武术文化。武侠小说武打电影这些娱乐经验,曾经与我在学校的课程,尤其是地理历史接轨 。什么华山武当山,什么靖康之耻扬州十日。
「寻根究底」本应是教育的根本,但我们的教育制度实在太不进步了。学问和创意「思考」从来不是课程及教学的内容。因此,武侠小说和武打动作电影往往成为校园以外纯粹的感官刺激。直到我们接触到传统戏曲的武生行当,那种近身的亮相、身体语言及招式,再不是靠特技或文字幻想。他们的剧场与人生经验,丰富地刻划动作堆砌成的叙事体。
我们因此问,武生是怎样来的。就如我们问,戏曲是怎样来的?剧场结构是怎样来的?舞台在社会的定位是怎样来的?我们对武生的兴趣,就如我们对戏曲与历史的好奇,对由古至今剧场结构的解构试图,对当下舞台与社会之深层关系,都是在认识及在学习的重要课题。至于,武生他们活生生的成长历程及学习训练,他们的剧场文化,他们怎样看武生与演员的分别,他们怎样看舞台与电影的关系,他们怎样看在当下社会,实践中的自己。这些问题也是我们不断自问的。或许正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的经验,能够共同学习,去切入并明白彼此的定位。
二十年前,我的一个早期舞台作品用了《诸神会》这个剧名,那次是回应更早我另一个舞台创作《录鬼簿》。元朝钟𠻸成写《录鬼簿》时,喻当日表演艺术家被列为社会之最底层,因而迹近为鬼。鬼是无形无所不在,恐吓力、生命力及行动力莫测。我排演《录鬼簿》时也是借此和参加合作的艺术界朋友们搏哂而已。多少年后的《诸神会:将军之死》(武生开打) 也是仿佛自嘲地提升我们由鬼至神的位置,至于目前表演艺术家在社会上到底是神是鬼,只有自家知道。
我常常觉得,聚合艺术家们在一起,除了满足既有社会艺术营运模式之外,更重要是通过跨领域、跨地域及跨文化的前提,争取更多空间和时间,去建互动立创作、持𧗾辩证的平台。是鬼是神已经不再重要。
荣念曾于2005年策划《诸神会—实验传统艺术节》,邀请传统戏曲不同戏种表演艺术家参与交流和创新演出,同时展开「实验传统」研究及发展计划。荣念曾实验剧场《诸神会:将军之死》(武生开打)是《诸神会》系列的延续。这次演出分为上下半场,两个剧目形式,邀请了五位不同背景的传统和当代表演艺术家,从《挑滑车》到《沉江》,将两个将军——高宠及史可法的相遇组成-诸神会。
「我们每次见面就像在照镜子,镜子里照出的是一批未来的,都曾经是演员的观众们,将来都是观众的演员们;大家在里面寻找过去和未来,寻找跨越规则,顽皮地游戏,跨越成为,另外一种能干这干那的传奇。」——《诸神会—实验传统艺术节2005》场刊<群英会> 演出部分荣念曾(节录)(2005)
武生的本质有一个共同点:战死沙场似乎是他们一直期盼的。作为武夫,只有牺牲才能达到人生的完整,要么取得胜利凯旋,要么战败而不留命。武生的角色命运对应着武生演员从小接受身体训练以致精疲力竭的艰苦,一切都离不开政治。
——部份文字节录自《悲剧的武生和武生的悲剧》刘晓义(2023)
监制:黄裕伟
制作经理:李浩贤
灯光设计:麦国辉
音响设计及操控:钟芳婷
演出影像:陈颖
影像操控:余沛豪
服装设计:北京晶亚艺苑舞台服装经营部(北京)、郑运莲
执行舞台监督:李玟蓉
舞台监督:洪婉祯
录像记录:冯舜旭
节目总长约80分钟;
迟到观众须待节目适当时候方可进场;
进念.二十面体保留更改节目内容、表演者及座位编排的一切最终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