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 (一) 回顾科技发展与艺术创作
科技与艺术,两者都被看作是改变世界的工具。被应用在艺术中的科技,挑战我们的感官认知的极限,超越常识和逻辑,这就是创造力与科技一起作用力量
节录自进念‧二十面体于城市文化交流会议2019发表、由胡恩威及刘思编撰的研究报告《科技介入艺术─新科技与城市生活:文化发展的新机遇与挑战》,全文将分三部分刊载在进念剧季网站,本文为第一部分。
科技与文化的关係是什麽?新科技为文化发展带来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科技是工具,还是人类自身的延伸?同样的讨论在每个年代都会出现,关键是科技发展到什麽⽔平。今天我们所⾯对的挑战是科技与⽂化到了⼀个重新融合的零界点,在此时提出这个命题,我们须要建⽴起新的知识框架,并⿎励年轻的⼀代成为跨界的⼈才。从现在开始,⽂化和科技的发展所服务的不仅是为个体的存在,⽽是实现⼈⽂关怀的广泛性。
艺术创作需要借助材料、⼯具、媒介和技术,科技为艺术的表达不断提供创造性的⽅式。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家可以⽤的创作⼿段就越来越多元,⽤最新的媒介材料与最精良的技术来实现他们天⾺⾏空的创意。艺术家关注⽂化历史和宗教,同时也像科学家⼀样,研究材料媒介和⼯具,并将研究成果转变为艺术作品,并且不断的挑战创作⼿段和观看⽅式的极限。
从⼗五世纪油画被发明,到 1836年便于写⽣与携带的管装颜料才被发明,这整整经过约两百多年。现在,每天都会有新的科技产品发布上市。艺术家的创意以及他们的创作⽅式、技术与形式也以同样以⾶奔的速度改变着。
舞台是综合的艺术,包括空间的营造、光、声⾳、表演艺术等,是跨学科的⽂化实验场。新的科学技术对舞台艺术的影响巨⼤。回顾剧场发展史,可以发现舞台技术的发展主要原因包括应剧场形式演变和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技术。
希腊时期,剧场由⼭坡和⼭坡下的平地组成,接着发展出罗⾺圆形剧场等。⽂艺復兴时期和伊莉莎⽩⼥王时代的剧场形式有了显着的进化,亦为现代剧场的原型。1920年代到3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剧场运动开始在各种空间中演出,剧场空间冲破了原有的框范,剧场形式从此⾛向多元化。
希腊剧场为了表现神⾃天降,剧场更⾐棚顶上设有吊⾞,使剧中的神能上升和下降。⽂艺復兴时期创造了镜框式剧场,主流形式,舞台技术也为其发展需求不断进步。为了配合舞台布幕的呈现⽽有了许多机械装置,如⾶⾏器、更换佈景的装置、表现海浪的装置等。在⽂艺復兴时期发明了镜框式舞台之后,过去⼀世纪快速的科技发展所创造的新的⼯程技术与材料,更加速舞台技术的发展进步。
19世纪发明的煤气灯,能产⽣⽩亮匀称的灯光,取代18世纪前使⽤的油灯与蜡烛;爱迪⽣发明的电灯又⽴即取代了煤气灯。20世纪,阿道夫·阿⽪亚(Adolphe Appia)的理论与实践丰富了灯光在剧场的运⽤。从此舞台灯光除了可以提供照明效果之外,还经由光影的效果来突显演员的表演,并配合剧情发展塑造不同气氛。
⼆战后,剧场艺术家进⼀步希望运⽤灯光来直接创造形象,使灯光的涵义变得更为宽广,它不再仅是照明的⼯具,甚⾄演进为幻灯机与电影放映机。约瑟夫·斯沃博达 (Josef Svoboda)发展出投影技术,对运⽤媒体演出的发展有很⼤的贡献,为观众、导演、剧作家提供了新的剧场远景。
在 1930 年代录⾳录像设备被发明前,剧场内的⾳乐只能是现场演奏的。1980 年电⼦科技的发明使舞台声⾳影像的製作和呈现⽅式发⽣巨⼤改变,不是当场产⽣的声⾳被带⼊剧场。得宜于⾳响等硬件的技术和製造⽔准的提⾼,观众在剧场中能通过听觉获得更丰富的感官体验。
舞台科技是包罗万象的,声光⾊形以及机械、材料、器具、控制设备等等。根据不同表演的环境条件,不同表演的剧⽬,使⽤恰当的技术创造特定的艺术效果,让舞台科技真正为表演效劳,是科技介⼊舞台表演艺术的最终⽬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