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本文取录自《温暖人间》第602期,由范夏娃撰写
自2007年进念‧二十面体首次以多媒体形式将《华严经》带上舞台后,今年十月及十一月,新节目《华严十方》及《华严》音乐会,将带着最新的Arts Tech科技登陆香港文化中心,引领观众们进入沉浸式的华藏世界,体验佛法的庄严之美。
上半部分:当广东南音遇上佛法 ► https://zuniseason.org.hk/z-live/immersive-experience-of-hua-yen-1/
《华严》音乐会,「以音说法」,融入南音说唱「心」与「光」。演出的乐手/歌手包括:孔奕佳(钢琴)、何怡安(敲击)、林灒桐(弹拨)、彭康泰(笙)郑丞泰(洞箫/笛子)、陈彦廷(演唱)、苏楚欣(演唱)及徐希临(演唱)。
现场重新演绎的《华严经》剧场经典曲目包括:
《一、心》 One‧Mind
《无、音》 No‧Sound
《心如工画师》 Minds as Skillful Painter
《十方一念》 The Ten Directions Are But One Thought
《禅歌》 Song of Meditation
《华严十方》(南音) Hua-yen Buddhaverse in Naamyam
《明报》记者石琪于2007年的报导中,这样描叙《华严经》的演出:「我最欣赏几段唱颂,于逸尧作曲编曲出色,配合着声、光、文字与移形换位。改编民间小调,採用经文的《心如工画师》,陈浩峰唱得有纹有路。《华严四十二字母》,非常独特。《十方一念》则像流行曲般动听。」
这次为《华严》音乐会和《华严十方》表演南音的,是一支来自香港演艺学院的年轻乐团 — 伍人粤Band。这是一支广东音乐乐队,旨在于传统的基础上,以大胆创新的表演方式来展现音乐。五位成员均为香港演艺学院的学生及毕业生,成员各专不同音乐风格,而第一次与进念‧二十面体合作,就被委派创作与《华严经》相关的曲词,几位成员又有何感想呢?
负责说唱和写词的杨健平表示:「南音是一种比较市井和草根的文化,是近年才被搬入音乐厅和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次被邀请来与《华严经》内容配合,事前真的没想过可以这样组合,结果出来的效果也挺有趣的,感觉真的被带入了佛教的意境裏。在我唱的时候,整个人都沉浸其中,深入感受,到最后有一种心平气和的感觉,很奇妙。」
负责笛箫演奏的冯启思,大学时期曾参与过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次南音发佈会,从此被南音的现场表现力及趣味性所吸引,因此爱上这种小众音乐。这次首度与进念˙二十面体合作,她直言创作过程充满新鲜感。而负责弹奏阮的成员吴百燊,则为南音的「不确定性」所着迷,觉得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想继续探索。「我很喜欢南音的一点是,虽然每次唱的和弹奏的都是同一段音,但每次演出的效果却都不一样。这种交流的感觉真的很好。有时候说唱者会即兴改变唱腔或唱词,我们伴奏的就要临场『执生』救场,虽然惊险,但也正是它好玩的地方,得到的成就感反而比一场完美的演出更大。」
南音是香港和珠江三角洲一种以广州话表演的传统说唱音乐,始于清朝末年。在结构上,一篇南音多数由几个段落组成,每一段都有起式、正文和煞尾。通常都是从慢板开始,再逐渐加快。但一首粤曲之中,板式非常多变,全曲夹杂着很多不同的曲体,有流水南音、木鱼,中间又加入说白等,说唱时的速度也变化多端。早期的南音并没有留下录音,直至1975年,音乐学者荣鸿曾为了研究演出场合对演唱者的影响,在上环富隆茶楼重建了一个传统的演出场合,安排瞽师(盲人乐师)杜焕(1910-1979)录音,才保留了一些珍贵的录音档案。而杜焕也基本上是香港最后一位由传统方法训练出来的南音艺人,他的「烟屎喉」唱腔已成绝响。
【正念Arts Tech剧场】系列
正念沉浸体验《华严十方》 2022.10.7-9, 14-16, 21-23, 28-30 (五-日) 11am / 5pm / 8pm 香港文化中心剧场
以音说法《华严》音乐会 「一.心.无.音」 2022.11.18-19 (五-六) 8:15pm; 11.20 (日) 3pm 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