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西周時期(西元前1122-771年)初年流傳下來的經典古籍,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極其崇高和重要的地位。
〈繫辭下〉中說:「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周易》主要通過意象來表達。 它的構成可以分為兩個部分 — 圖形符號和解sh說文字。 後來有人不斷研究當中的「理、象、學」,並加以注疏,嘗試闡述其中的文字和內容。
圖形符號部分以卦為單位,主要包括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形符號,以及配合這些卦形符號的解釋文字,包括卦辭和爻辭。
〈繫辭上〉中記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圖形符號由兩個最基本的符號爻所構成,包括「- -」為陰爻、「—」為陽爻。《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也者,物之動莫不由道也。」
二爻正代表一陰一陽,而陰爻或陽爻每三畫就構成一個三爻的「單卦」,稱「經卦」。
陰陽兩儀繼續運動,再一分為二,形成四種符號 — 太陽、太陰、少陽、少陰,為「四象」,這四象代表著四時。
四象上重上一陰爻或一陽爻,就形成了八個符號,又稱八個卦形,代表自然界中八種最基本物質,即天、澤、火、雷、風、水、山、地。
將三爻的經卦(八卦)兩兩相重,形成重卦。三書之八卦復之,即成八八六十四卦 —六書之六十四卦。每一卦各有六個爻,構成六十四個不同組合的卦形。六十四卦的卦形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六爻的位次是由下而上排列。分別稱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周易》中,陽爻以「九」稱之,而陰爻則以「六」稱之。因此,根據第四十卦解卦中六爻的排列順序依次稱為:「初六、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