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面 登登登凳 隆重登場
1770年12月17日,著名的德國音樂家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在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恩接受洗禮。貝多芬自小跟隨父親學習鋼琴,年青時來到音樂之都維也納跟隨海頓等名師學習作曲,慢慢確立自己的樂壇地位,後世亦把他與海頓和莫扎特並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今天,他在萊茵河畔的故居成為了「貝多芬紀念館」,展出很多珍貴的藏品,有機會一定要去參觀!

第2面 音樂世家
貝多芬的祖父是一名歌唱家,父親是宮廷樂團的男高音,可謂生在音樂世家。除了鋼琴,年少的貝多芬也曾經學習小提琴。對作曲家而言,懂得演奏不同樂器是很大的優勢呢!
第3面 偶像莫扎特
貝多芬年少時,莫扎特已經是享負盛名的天才音樂家。貝多芬的爸爸希望貝多芬像莫扎特一樣,成為「音樂神童」,所以嚴厲的督促他練習鋼琴。果然勤必有功,到了現在,貝多芬、莫扎特和海頓被稱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大作曲家」,貝多芬爸爸知道的話一定十分安慰呢!












第15面 出版樂譜
印刷術的重要性在於能把文件大量生產,再發佈到不同地方。在貝多芬生活的時代,印刷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可以印刷和出版他的樂譜,讓更多人都認識貝多芬的音樂。

第16面 貝多芬畫像
如果你偷看進貝多芬的家裏,可能會見到他自己的畫像。但千萬要小心!別像貝多芬一樣因為閒逛而被警察捉走!

第17面 第九交響曲
聽歌的時候,你曾想過是先有旋律再有歌詞,還是先有歌詞再有樂曲嗎?原來大家耳熟能詳,貝多芬的第九號交響曲的靈感是源於《快樂頌》的詩詞呢!

第18面 音樂貢獻
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相當重要,因為他在承傳古典樂派的傳統風格之餘,亦實驗了不同的音樂手法,甚至帶動音樂界慢慢走進強調個性、抒發感情的浪漫主義時期。

第19面最後的日子
不好了,貝多芬患了肺炎。雖然他的病每天都在惡化,但貝多芬仍然堅持繼續作曲,為後世留下更多的音樂。可是,他最後還是敵不過死神,終在1827年以56歲之齡告別人世。現在,每年都有很多遊客特地到訪位於維也納中央公墓的貝多芬墳墓,向他致敬。
第20面 遺囑之家
上回講到貝多芬於1827年逝世,但原來在1802年,貝多芬被耳疾折騰之時,他早已寫下了遺書。最後,貝多芬還是重新振奮,相信自己應該為世界創作更多音樂,要不然我們今天就欣賞不到那麼美妙的音樂了!
策畫:胡恩威
插畫:黎達達榮
插畫:黎達達榮
發掘更多
ZLive活
ZLive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