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中葉以來,建立文化中心就是很多國家展開文化交流的重要策略。
世界各地很多文化中心,都是擴大文化影響力,支持或者推行深入和廣泛的文化交流重要據點。截至目前為止,英國在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30個文化中心;德國在92個國家設立了150多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法國在91個國家設立了144個文化中心;美國建立了多種形式的文化推廣場所800多個;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在全世界也有25個辦公室;屬發展中國家的印度,也在各地設立了37個文化中心……
與此相對應的,截至2019年4月,中國政府已經在世界各地設立並啟用了37個中國文化中心,其中17個位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但是,就中國文化中心的發展現狀看來,它所展開的文化交流活動,有其局限性和挑戰。
首先是停留在文化傳播層面。這些文化中心,更多時候是扮演文化輸出的角色,向海外—尤其是海外華僑和華人—開展文化傳播。但我們知道,真正的文化交流應該是雙向、雙贏的,而中國文化中心有無可能扮演這樣的角色?
已設中國文化中心的這37個城市的文化發展,面臨的挑戰是什麼?中國文化中心跟它們可以有怎樣的平等對話?
其次是停留在娛樂和文旅項目。目前為止,中國文化中心最具影響力的項目,還是類似「歡樂春節」類的娛樂節目,並沒有深入探索文化、多元文化和跨文化內核的內容。中國文化中心有無可能像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和歌德學院等機構,更加廣泛而深入地支持跨文化的實驗性質創作、研究和培訓?
香港駐紮各地的經濟貿易辦事處,是近年另一個可能作為文化網絡據點的機構。香港《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就指出:「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和內地辦事處將在推廣香港文化事業上擔當重要任務。」如果以歌德學院、英國文化協會、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等這些機構作為案例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文化中心和香港經貿辦在促進文化交流方面可以有怎樣的潛力。這些文化中心對於建立文化交流網絡和平台、培養文化交流人才、開展深入的策略研究,無疑可以扮演重要角色。